
應納稅所得額 = 工資收入金額 - 各項社會保險費 - 起征點(5000元)
應納稅額 =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- 速算扣除數
說明:如果計算的是外籍人士(包括港、澳、臺),則個稅起征點也設為5000元。
征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,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原來是3500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27日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,草案維持一審時“綜合所得(包括工資、薪金所得,勞務報酬所得,稿酬所得,特許權使用費所得)減除費用標準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”的規定,同時個人所得稅稅率及級數保持不變,擴大3%、10%、20%三檔低稅率的級距。新增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,包括:子女教育支出、繼續教育支出、大病醫療支出、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支出(2020/01/01后扣除)。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:
繳稅=全月應納稅所得額*稅率-速算扣除數
全月應納稅所得額=(應發工資-五險一金)-5000
實發工資=應發工資-五險一金-繳稅
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(自然人)取得的各項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指國家為了完善稅收體制,更好的進行稅制改革,而制定的稅收制度。2018年6月19日,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召開,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擬調至5000元。2018年8月底,調查顯示,大部分網民希望提高個稅起征點。2018年8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《個人所得稅法》的決定,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過渡施行,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
小編辛苦精心為各位網友準備了2018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,個稅稅率表,5000元起征點,包括工資稅率表、年終獎稅率表、勞務稅率表,個體戶稅率表等,簡單實用的表格,讓您更容易看懂稅率表。
| 級數 | 應納稅所得額(含稅) | 應納稅所得額(不含稅) | 稅率(%) | 速算扣除數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 | 不超過3,000元的部分 | 不超過2,910元的部分 | 3 | 0 |
| 2 | 超過3,000元至12,000元的部分 | 超過2,910元至11,010元的部分 | 10 | 210 |
| 3 | 超過12,000元至25,000元的部分 | 超過11,010元至21,410元的部分 | 20 | 1410 |
| 4 | 超過25,000元至35,000元的部分 | 超過21,410元至28,910元的部分 | 25 | 2660 |
| 5 | 超過35,000元至55,000元的部分 | 超過28,910元至42,910元的部分 | 30 | 4410 |
| 6 | 超過55,000元至80,000元的部分 | 超過42,910元至59,160元的部分 | 35 | 7160 |
| 7 | 超過80,000元的部分 | 超過57,505的部分 | 45 | 15160 |
說明:
1、本表含稅級距中應納稅所得額,是指綜合所得金額 - 各項社會保險金(五險一金) - 起征點5000元(外籍5000元)的余額。
2、含稅級距適用于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、薪金所得;不含稅級距適用于由他人(單位)代付稅款的工資、薪金所得。
小張在2025年一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,他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,那么他的稅后工資是多少呢?
應納稅所得額==(應發工資-五險一金)-5000 =12000 - 1100 - 5000 = 5900元,參照上面的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,超過2,910元至11,010元的部分,則適用稅率10%,速算扣除數為210。
繳費 = 應納稅所得額*稅率 - 速算扣除數 = 5900*10% -210= 380元
實發工資=應發工資-四金-繳稅 = 12000 -1100-380 = 10520元








